痛心!差点错过这些贸易战真相,还好我及时了解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棋盘上,贸易政策的每一次变动都如同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谁能想到,原本看似稳定的贸易格局,在短短几天内竟风云突变,一场新的关税战突如其来,让全球市场都为之震动。
美国政策 “朝令夕改”,包裹风波持续发酵
就在上周,美国邮政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周二晚刚宣布暂停接收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包裹,可仅仅十几个小时后,周三早上又突然改口,称将再次接收相关包裹。这戏剧性的反转,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让国际运输行业的从业者们措手不及。
虽说禁令取消了,但包裹的难题远未解决。2 月 1 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征收 10% 关税的同时,还推出一项政策:从 2 月 4 日起,来自中国的大部分商品不再享受小额免税政策。在此之前,800 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可享受免税,美国民众也因此能买到 3 美元的连衣裙、9 美元的刮胡刀、4 美元的羊绒毯等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如今免税政策取消,买个 5 美元的烧水壶都可能要交税,而且快递速度也会大幅变慢。
美国海关对这一政策毫无准备,现在面临着一系列棘手问题:谁来收取关税?谁来支付关税?以前小额包裹免税,海关可以成千上万个包裹打包清点,现在则需一件件清点收税,这将带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负担,收税收入能否覆盖增加的成本还不得而知。而关于谁来交税,是购买者还是物流公司,也尚无定论。海关陷入迷茫,包裹到货速度自然变慢,美国消费者、Temu 和 Shein 等跨境电商巨头以及国际跨境快递公司成为了蕞大的受害者。
特朗普关税战 “火力全开”,征收逻辑暴露无遗
自去年特朗普二次上台确定以来,全球研究机构就纷纷预测 2025 年将有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想到这 “狼” 来得如此之快。春节还未过完,特朗普就迅速出手。
这次关税战与 2018 年截然不同。2018 年是对中国的全面封锁,而今年则是 “谁挣美国的钱就收谁的税”。2 月 1 日发布的关税政令显示,美国不仅对中国征收 10% 关税,还将对墨西哥、加拿大的商品征收 25% 关税,虽在 2 月 3 日将对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的时间延迟到 3 月 4 日,但征收逻辑已暴露。前不久,特朗普还公开表示计划对欧盟产品征收关税,他的关税逻辑就是不管是邻居、盟友还是竞争对手,一概征收。
中国迅速反击,打出反制 “组合拳”
面对特朗普的出招,中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给予有力反击。2 月 4 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生效当天,中国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在关税方面,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 10% 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不予减免;在出口管制上,对钨、碲、铋、钼、铟等稀有矿产进行出口管制;同时,对谷歌、苹果计划进行反垄断调查,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这一套反制组合拳迅速而有力,彰显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科技领域突破,贸易战或走向谈判
中美贸易战一直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关税,另一个是科技领域。2018 年美国在对中国大打贸易战的同时,还在科技领域进行卡脖子。当时科技日报总结了 35 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到 2023 年,已突破 21 项。
如今,科技领域的较量更多集中在以人工智能为首的领域。春节前 Deepseek 的出现,撕开了美国 AI 霸权的裂缝,AI 领域算力规则改写、开源模式普及,让美国的科技封锁力不从心。2025 年,中国在 AI 领域有实力与美国竞争,科技领域的突围为关税战场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间。
此外,2018 年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减少,转口贸易发展迅速,对其他国家出口金额大增。2024 年 1 - 10 月,出口到东盟的贸易金额达 3.5 万亿元,出口到墨西哥的贸易金额达 7600 亿元,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金额达 2.8 万亿元。特朗普试图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但 “一拳难敌四手”,这场关税战争蕞终可能走向谈判。
贸易战的硝烟仍在弥漫,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将凭借自身实力和智慧,维护好国家利益,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
来源:米筐投资
中资企业出海 泰国|越南|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墨西哥|美国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