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弄懂“零碳园区”
自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绿色低碳」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一时间,凡是和「碳」沾边的词汇都成了风口浪尖上的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零碳园区」概念应运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2500余家,这些园区在贡献了全国50%工业产出的同时,其CO2排放量也占到了全国排放总量的30%以上。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碳排放的大户,产业园区精准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政策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投资机遇。据落基山研究所(RMI)初步估算,「零碳园区」将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至少15%的减排量,并带来约30万亿的投资需求。当各行各业纷纷进入存量时代,园区零碳化作为一个看得见的明确投资机会,在国家政策、社会发展导向下创造出的一片蓝海,实在令人眼馋。
今天,园区在线(ID:YQZXGZH)便和大家一起解读「零碳园区」的政策机遇与创建路径。
正文:
零碳产业园的定义
目前,业内对于「零碳园区」尚无统一定义。园区在线(ID:YQZXGZH)进一步查阅文献,在所有解释中,较有参考性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上海首个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T/SEESA 010—2022《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对「零碳园区」的解释:
“零碳园区,指为适应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碳中和需要,通过在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各个阶段系统性融入「绿色低碳」、「碳中和」等发展理念,推动边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能源、生态、建筑、交通、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零碳发展,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能源低碳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通俗的讲,就是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园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全部抵消,实现碳元素的「零排放」。
也就是说,零碳园区,并不是不产生碳排放,而是要实现净零排放。
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零碳目标是很有难度的。
1、零碳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笔经济账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园区零碳化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要同时实现「成本平衡」却很困难。因为从目前来讲,现有能源技术才是蕞经济实惠的。比如煤炭,它是生产生活中少有的价格低、能量高的东西,如果用氢来替代,花费则要高出很多很多,这并不符合园区的投资逻辑。
2、零碳转型与经济发展间存在天然矛盾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存在技术水平低下、制造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低碳化改造、并将落后产能完全淘汰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才是头部要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零碳化的发展目标。
3、低碳园区尚无统一行业准则
现阶段,关于产业园区的零碳评价标准仍没有完全统一,很多「零碳园区」都只是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可,没有官方的权威认证,这大大弱化了园区低碳化转型的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所谓的「零碳园区」,其实还处于从「低碳」向「零碳」过渡的状态。
零碳园区的发展历程与宏观政策支持
我国低碳化园区发展始于2013年。当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而园区能耗高、排放大,是重点的治理对象;同时,园区产业集中地的特性也方便地方政府系统性开展减碳工作,以工业园区为抓手,引领带动整个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
此后,园区开始了漫长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7年间,各地、各园区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了因地制宜的「脱碳」路径。
直到2020年,随着「碳中和」概念引入,原来的「低碳园区」也晋升为「零碳园区」。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
“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打造「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已被被全国数十个省市列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重点,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建设下一代园区建设的行动指南。
① 北京:到2025年,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VOCs环境浓度较监测基准年力争下降10%以上。
② 上海:「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
③ 成都: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共不少于30个;建成近零碳社区不少于30个,实现区(市)县全覆盖。
④ 广东:到2025年,宣传推广我省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经验,在全社会各行业领域引领「零碳」发展新风尚,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园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各地政府也对「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建设予以一定配套激励支持。
① 江西: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择20个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城市或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对每个试点城市(园区)给予500万元定额补助。
② 云南: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③ 北京经开区 :对2021年获得碳中和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已纳入城市更新的园区,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园区碳排放典型场景
具体来说,园区在哪些环节「产碳」蕞多?
相比于单一企业,园区的碳排放核算更为困难。因为园区作为企业聚集地,往往涉及多家企业,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甚至共生关系,基本无法精准划分(企业生产活动的「零碳化」不应纳入园区的界定范围);而我国目前也没有统一的针对园区碳排放核算技术方法的指导性文件,这就导致园区的碳排放核算非常困难,实际操作中,基本以还是各地自主制定核算方式为主。
因此,这里仅列举几个经典的园区碳排放典型场景。
1、园区公共能耗,如厂房、办公楼、仓储、园区公共区域的能耗,如园区空调系统、照明耗电、电梯、供暖等等。
2、园区建设过程中,建筑所用建材生产运输和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碳排。
3、因园区自身经营产生的碳排放,如物业运营、员工通勤、购买设备、办公室装修、办公耗材等。
4、园区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处置中产生的碳排。
5、园区内燃油车所产生的碳排。(这部分碳排严格意义上来说应由企业与园区按使用摊派,但实际操作中无法准确区分,故归为园区)
「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
现实中,「零碳园区」建设,包括对现有园区改造和新建「零碳园区」两大类。
对现有园区改造,仅涉及到数字化改造、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提升等几个方面,而新建园区则是从零到一的过程,涉及的面更广。
在园区在线(ID:YQZXGZH)看来,「零碳园区」建设有规划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三个关键节点。
一、规划阶段: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规划和能源利用规划
产业规划对推动园区低碳化发展起主导作用。一方面,顶层设计上,抢占战略性前沿技术发展先机,加快引进与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相关产业集群;同时提升绿色低碳领域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源头筑起绿色低碳发展屏障。
土地空间规划上,一是通过用地预留以及「标准地」出让等方式,引导产业结构低碳化,推动园区精细化和集约发展,减少建设用地空间的碳排;二是通过复合功能、紧凑地块、增加(配套用地)比例、合理优化布局等方式,构建起绿色低碳的园区空间结构,减少出行距离、促进碳减排;三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减少硬景工程、增加立体绿化、促进生态用地碳增汇。
能源供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园区碳管理的效果,是实现低碳化运营的重要一环。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可调负荷资源,挖掘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积极利用柔性直流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推动园区建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二、建设阶段:包括绿色施工、绿色建材、绿色配套和零碳改造
针对建筑载体减排是打造低碳园区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既有项目,由于建成年代质量标准低、维修不及时等原因,普遍存在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亟需绿色改造。
头部,绿色施工。应用绿色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绿色化升级革新。如,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BIM、5G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施工中,通过智慧运维,实现节能增效;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对废弃材料予以重复利用;采取节能设备、如时间控制器、太阳能路灯照明、充电式雾炮车等设备,降低碳排;增加装配式、可周转材料如装配式大门、装配式围墙、可周转道路预制板等的应用,减少损耗。
第二、绿色建材。如,应用节能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绿色材料;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增加二次利用。
第三、绿色配套。在建设中融入低碳理念,如,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采用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分布式能源、能源梯级利用等技术;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建设集中的能源供应、废水处理等设施;应用能源回收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采取回收再利用措施等。
第四、零碳改造。一方面,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在已有建筑设施中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包括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智能充电桩等;另一方面,对园区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电器等基础设施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运营阶段: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交通配套、能源管理、园区综合管理、碳交易平台等
运营阶段是园区实现零碳化的蕞关键环节。
1、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在原有园区产业基础上,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大力发展零碳、低碳产业;二是引导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具备条件的企业形成零碳、低碳能源生产模式;三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零碳化转型。
2、交通配套。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站、共享电动汽车租赁中心、电动公交车、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网点)等公共设施;接入电池储能系统,供给充电桩以满足电动车充电需求;把园区物流场地靠近公路、码头、空港等,采用环保节能的车辆运输。
3、能源管理。搭建双碳平台,建立并完善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汇聚重点企业、楼宇、园区的监测、污染、交通等多方数据,实现对园区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对能耗、排放可视、可管。
4、园区综合管理。成立零碳创建管理机构,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鼓励设立零碳发展专项资金;成立零碳研究院,对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展开研究,为园区零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园区企业开展碳排核算,按核算结果予以奖惩。
5、碳交易平台。搭建能源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力批发、零售交易、绿证交易、碳排放交易等能源交易解决方案和用电咨询、移动运维、综合节能等专业化增值服务。
拿地、买厂房、租厂房
园区产业招商中心
400-0123-021
加好友,自动加入【产业招商学习交流群】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